跳至正文

【项目实践】国际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近期,喜乐君为一家国际物流TOP企业提供了「Tableau分析与数字化应用」的现场培训和辅导 ,期间使用客户的生产数据做了详尽的仪表板改善、客户分析主题方面的介绍。

相比消费金融、新零售、电子商务等典型的数字化企业,国际物流更像是步履蹒跚的传统企业,劳动密集特征明显。不过,在这个传统的行业中,也有少数具有远见的领导正在借助科技、数据等技术重塑业务过程,提高企业的分析效率。在和客户领导层的多次交流、席间沟通过程中,喜乐君也得以更多了解这个行业的快速变化,并思考如何为此类客户赋能,帮助他们从优秀走向卓越。

相比电商企业,传统企业不得不从“业务在线”开始做起,途径报表和敏捷分析,最终通往数据赋能之路,因此更容易中途夭折、前功尽弃。Tableau为他们提供了低成本试错、国际一线经验赋能的绝佳机会,提高了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

一、从业务流程看数字化

从业务流程角度看,国际物流核心业务流程(即为客户交付物流服务)可以分为获得线索和意向客户(售前)、为客户提供货物仓储和配送服务(售中)、客户诉求处理和财务结算(售后)三个主要阶段。传统企业的难点在于售前阶段难以数字化、难以追踪潜在客户行为、无法精准营销提高转化率;正因为此,实现全流程的“业务在线”,就是物流行业的第一个难点

据客户创始人介绍,他们前后用了十多年时间,才实现了业务的“完全在线”;体现在业务过程中,就是极大地减少免单(就像顺丰一样)、减少不必要的人工信息确认和传递、使用软件工具更快地收集线索并提高转化。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物流公司孵化了一家“一站式跨境物流智能服务平台”公司,相当于把自身的技术能力独立为业务板块,从而成为一个更大的流量入口。从这个角度看,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自身的业务升级,还可以重塑商业模式——数据变成了企业商业模式的一部分,此言不虚也。

借助于科技、技术、数据和分析等综合性的新工具、新技术能力,企业弥补了用人力几乎难以改善的售前环节,实现了自动收集线索、自动转化,并与传统业务相连接。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难点就在于“业务能否完全在线”,这里“完全”指全业务流程,不仅仅是看得见的订单操作,更重要的是看不见的线索收集、转化、业务员和客户行为、成本自动核算等场景。业务全部在线,考虑企业领导和每位员工的认知能力,必然伴随着企业员工能力的迭代过程。随着ChatGPT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业务在线”的范围也会逐步扩大,之前依赖人工的HR入职、配送单信息录入等常规工作,“业务在线”还将与“自动化”同步完成。

二、数据如何转化为价值:摒弃形式、聚焦内容

在实现“业务全面在线”之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二个难点在于,如何把“在线”的结果(即无尽的数据资源)升级为“资产”

数据本身没有价值,数据只有在加工处理、分析总结之后,通过辅助业务决策才能转化为价值,可见,“数据资产”是基于数据被分析、被利用后获得功效的视角而言的。从数据收集到最终转化为价值,每一步都非常重要;很多业务领导总觉得只有分析最重要,殊不知,没有前面的辛苦准备、万万不会也硕果累累。

“分析辅助决策”只是让领导深感欣慰的最后一个“馒头”。但就像那句俗话所说,不能因为吃到第五个馒头感觉饱了,就觉得前面四个馒头没有意义。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几乎每个人都要经过从“excel范式”到“数据库范式”的转变——很多表哥表姐试图把Excel的“自信”投射到大数据分析之中,最后撞的头破血流;很多传统领导视图把复杂报表的“偏执”投射到大数据业务之中,最后耗费了无数的金钱和人力(某项国产BI加剧了这些形式主义的“伪需求”)。而那些天然活在数据世界的互联网企业,在少壮派企业领导的带领下,可以跳过excel范式以及形式化的复杂报表和可视化大屏,直接从面向业务的简单可视化、中级可视化走向业务探索分析。

目前传统企业中,BI还是被技术统治,所以Business Information被视为分析,数据大屏、复杂报表被视为分析;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数字化,认识到“形式主义”只有特定场景下才有一丝丝的好处,真正的分析唯有辅助决策、辅助盈利才有价值,那时BI就像更多地露出business Intelligence的真容。

喜乐君服务的这家企业,虽然是传统企业,但幸运的是领导自身数据敏感、摒弃形式主义,并在导入Tableau早期就接受了喜乐君的诸多建议,很好地避免了北方传统企业、央国企极容易陷入的错误路线。我们可以从如下的内容看出:

  • 不做自定义背景、不过度修饰边框阴影、不使用复杂模板,前面两年聚焦内容开发
  • 数据源/数据服务和仪表板开发两个环节独立,一个人负责持续改善数据质量,另一个人负责仪表板迭代升级
  • 关键领导使用Tableau Server直接访问,业务用户访问借助于嵌入平台聚焦展现本身

在这个路线指导下,之前财务领导每月两周的报表开发工作,被自动化的数据整合、仪表板展现所替代,财务领导得以从重复性的数据分析中脱身投入更重要的管理型工作。每个月10号左右才能召开的月度经营会议,也可以在月初及时召开。

而在业务上,之前频繁出现的“业绩调整”(本月月底业绩调整到下个月登记)也被杜绝,部门之间的数据分歧也彻底消灭。

所有这一切,都昭示着劳动效率的提高,企业开始真正把数据作为了生产效率要素。

三、业务分析的两重境界:有时候,“刚刚好”就是最好

分析辅助决策,关键是业务用户参与、分析境界要高。喜乐君服务的该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业务用户并未成为分析的主力,而是依靠IT开发。当然,客户领导都一致认为这并非“问题”,一来如此多的业务用户掌握工具同样需要成本,二来过快的数字化转型会出现不适,优秀人员流失等间接问题。

也正因为此,我深刻体会了客户领导的那句话,“有时候,刚刚好,就是最好的”。综合各种要素,此时就是大智慧。

喜乐君在本次培训过程中,客户董事长非常认真地为大家分享了他在阿里的一段分享,大意如下:

数据有什么用?我们只有认真回答如下三个问题,才能真正的认识到:

  • 我想要知道什么数据(分析问题)?
  • 我为什么想要这个数据(问题)?
  • 这个数据能指导我做出怎样的行动?

作为一家面向国际客户、置身珠三角、深入参与市场竞争的物流企业,客户董事长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形式化的“大屏毫无用处”,单纯做一些交叉报表意义也寥寥。

当然,报表也是一个阶段,它是对数据整理的考验,是深入分析的“前行”。

May 22, 2023 V1
May 23, 2023 V1.2 Revise


了解 喜乐君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

了解 喜乐君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