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又到年底,投资个人养老金合算吗?

马上又到了2023年的年底,最近各家机构又开始推荐个人养老金,我也不自觉地又满额缴存了12000元。不过,在经历动荡的2022年之后,我明显不如去年积极,甚至缴存之后有些后悔。

另外,近期看了几篇文章,我觉得普遍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误解,其中最多的是“减税12000元”这样的观点,虽然也有人做一些分析,但是并未引起普遍的注意。作为自称“数据分析师”的分析师,没有分析就没有发言权,本文尝试分析一下为什么从收益和灵活性的角度看,个人养老金其实缺乏诱惑力,至少收益和付出不太对等。

一、个人养老金简要

简单的说,个人养老金是建立以个人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的养老政策,是相对于“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第二支柱)的补充性政策。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4月印发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11月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对个人养老金参加流程、资金账户管理、机构与产品管理、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11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宣布,在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中选定了36个地区率先开启试行。(注意,是“意见”和“办法”,后面会重新提到)

目前,个人养老金的核心政策是:

  • 和基本养老保险不同,个人养老金账户是个人账号,不吃大锅饭,但退休前只存不取
  • 缴纳上限是每年1.2万元,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注意不是少缴1.2万个税
  • 个人养老金在提取时按照总额缴纳3%个人所得税(注意不是缴纳金额,是提取金额

接下来,本文从投资收益角度看一下个人养老金的收益模型,之后介绍替代性的策略。

二、从投资收益角度看,个人养老金合算吗?

先看一下一个简单的模型,之后可以调整关键因素,辅助假设验证。

1、简化的模型

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关键参数:

  • 每年缴纳金额M,先按照12000元满额计算
  • 缴纳年限Y,按照30年计算
  • 年化利率R,按照3.5%计算(参考保证利率+浮动利率的方式,后续调节)
  • 个人所得税抵扣率P ,先按照10%计算(对应年应纳税所得额3.6万~14.4万)
  • 管理费M,申购优惠0.1%,管理费每年0.475%(包含管理费0.4%,托管费率0.075%)
  • 提取个税税率V,3%

接下来,可以在Excel中计算30年中,每年的存款金额、费用和本息,结合上述参数可以获得30年综合年化收益率。

你会发现,年化收益率为5.69%,看上去还不错,但是这不等于“无风险利率”,也不对等购买力的提升;考虑到中国通货膨胀率2.57%(过去16年数据)带来的货币购买力下降,30年的实际收益率就只有3.12%。

感觉很低吗?其实不是低了,未来中国已经不可能像过去30年一样高速增长了,存贷款利率一路下行就是经济放缓的结果,未来很可能会像西方成熟市场一样进入低利率时代。

另一方面,考虑到各项管理费用(不管是申购的前端收费,还是后端的管理费和国家个税),每年3.5%复利增长,本金36万几乎会翻一倍到63.7万,其实还是很可观的收入。这也是3%个人所得税税率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不是累计缴纳的36万)。

因此,3%个人所得税税率缴纳的税比我们想象的多,只是相比眼下的10%确实又优惠了不少。

  • 如果只是按照缴纳金额收取3%,36万缴纳个税=1.08万元(想太美)
  • 事实上,提取时按照总金额收取3%,即63.7万缴纳个税=1.91万元,类似于基金公司收取管理费
  • 按照10%的税率计算,个人少缴纳了3.6万-1.9万=1.7万

国家通过强制储蓄的方式,帮人民获得了更多本金、少缴纳个税的同时,也获得了税金收益,参与的商业公司则赚取了更多,可谓“一举多得”。

2、考虑机会成本和“负面性”

单看上面的简单模型,结果还不错。不过,“一举多得”的好生意,还需要考虑个人养老金投入的“机会成本”。毕竟,每个人的金钱都是有限的,我们都希望投入到收益更多的地方。“没有对比就没有分析”,为此我们选择几个常见的参考基准。

  • 中国银行五年期整存整取的利率,2% (2023/12)
  • 中国的年化通货膨胀率2.57%,中国短期国债收益率2.59%,对应无风险利率0.02%(2007~2022)
  • 中国30年国债收益率,2.82%(2023/12)
  • 沪深300指数十年年化回报,3.22%(2010年~2020年)
  • 沪深300内在收益率,8.83%(有知有行APP自创指标,计算中排除了指数调整,估值波动等外在影响,反映指数在很长周期里的盈利增长情况)
  • 桥水的全天候策略基金取得了13.8%的年化收益率(桥水成立至截至2015年底);从1965年到2014年,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是21.97%;索罗斯29年的年化投资收益率超过30%。
财政部:国债收益曲线

作为普通人,我们自然不能奢望巴菲特等人的投资业绩,不过考虑到锁定30年,似乎只能凭借时间和复利获得更多收益。从个人养老金角度看,我们有两个角度提高“收益率”。

  • 要么,当前存入个人养老金能降低“眼前成本”,比如当前不是10%的个税扣除,而是25%(对应30~40万),这样就能立刻减少应纳税额!
  • 要么,个人养老金能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比如收益率不是3.5%,而达到沪深300全收益指数2013~2022年十年间复合收益率6.6%!

先看第一种情况,假设当前和未来的个税纳税比例是25%(对应年薪30~40万),此时年华收益率从之前的5.69%提高到了6.19%。当然,这里还没有考虑节税5.4万对应的额外机会收益。

第二种情况,假设我们有机会购买到更高收益率的产品,比如从3.5%提高到4.5%,那么收益率就会从5.69%提升到6.74
%!很明显,提高产品的收益率才是关键,可以带来更高的边际收益。d

但是,怎么才能找到收益率每年高达4.5%的投资机会呢?你会发现这样的机会已经极少了,毕竟,最近10年,保险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才大约为5%,保险行业已经没有超过预定利率4.025%的养老年金险了。所以,我们在个人养老金的购买渠道中,也要睁大眼睛,不要被短期的利率所迷惑。

以招商银行为例,个人养老金首页推荐的三个产品,看似利率都很好,没有低于4.00%的,但是打开一看,Y份额上市以来都大幅亏损,这才不得不用A份额来强调长期的收益率。看了这里的收益率,加上三年或者五年封闭期,再考虑到封闭期内提取的损失,很难让人下定决心。

另一个“利率写入合同”的产品“国民共同富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保底利率也只有3%——仅仅比30年国债收益率高一点点。相比它超长的锁定期,这样的收益率并非让人满意。五年内转出不仅扣除收益,还可能导致本金折价。

所以,看似诱惑的第二条路又是极难,难于上青天。

3、其他方面的“长期风险”

相比长期锁定对应的较低的收益率,个人养老金在与ETF基金、基本养老保险相比,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些长期风险值得我们谨慎而行。

其一,目前个人养老金的相关规定,都仅仅来自于各种“意见”“办法”“通知”,你也见不到立法单位(人大常委会、人大)的影子,考虑到超长期政策所需要的政策延续性,个人养老金不得不慎重。

如果想要找到这种风险的证据,不妨看一下个人养老金的“二哥”——号称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该制度的依据也是号称“办法”的《企业年金办法》。我们偶尔听说“五险二金”,相比“五险一金”带出来的部分就是企业年金。从企业年金制度框架基本健全的2004年至今,马上就要20年了,企业年金依然存在感颇低,主要在国企事业单位之中。大部分人甚至都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个养老产品。另一个是前些年度国家希望推动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也遇到种种困难,迄今余额也很低,基本可以认为是夭折了。

有了这么多类似产品的前车之鉴,我们不得不对个人养老金政策多一丝谨慎。这些年,中国的依法治国发展停滞,政府的公信力更是受到疫情“战争”、运动反腐、教培覆灭、P2P、PPP等多重要素的挑战。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个人养老金能否从当前的试点期走向成熟,还有待检验。

其二,中国股市,已经快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而个人养老金成立之初,就背负了“资金进入股市”的特定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转入个人养老金的资金要不要购买长封闭期的产品,也面临挑战。

虽然过去两年我都是全额缴纳,但是考虑到股市的现状,我选择了活期观望,至今没有购买任何产品,这恐怕是转入个人养老金之后唯一的自由了。

三、替代品:个人养老金和基金ETF比较

在购买个人养老金之前,我已经入坑股市多年,虽然成绩惨淡,但一直持续经营,虽然眼前经济飘摇,但我依然选择“看多中国的未来”

当然,对于非专业人士,我个人越来越倾向于购买ETF指数基金(这里要多感谢E大、孟岩和“有知有行”的持续熏陶)。对于年收入30万以上的中产而言,有很多的理财渠道,像E大、有知有行等面向个人的高质量社区,给了“小规模”个人投资者自由和空间;但是个人养老金的收益率空间非常有限,不足以提供更多的盈利空间。

个人养老金和指数ETF的优劣对比,也显而易见。我从AI那里获得了很好的对比信息,如下所示。

当然,除了从风险角度看,一个更重要的区别可能是人性本身。

如果一个人缺乏自律,又想要获得稳定收入,那么用制度的方式“绑住手脚”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如果一个人喜欢挑战,具有相当的自律能力(至少能定期攒钱),有纪律地投资指数基金,其实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正如巴菲特老爷子所说,“绝大多数主动型基金经理都跑不过指数基金”,这其中有集体决策的问题,也有高昂管理费的因素。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同样适用。不考虑税收优惠的情况下,购买个人养老金相当于雇佣金融公司和国家理财,每年的管理费是不菲的成本。

因此,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有钱又有纪律性(当然,没有纪律性的很难有钱),那么你可以自由掌握人生如果你有钱又缺乏自律或者更希望委托机构,那么可以考虑个人养老金。


推荐阅读:


了解 Tableau喜乐君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

了解 Tableau喜乐君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