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高考12年感受:如何为“高考后”准备

标签:

昨天路过我的大学校园,才恍然发现又是高考季。大脑中像过电影一样掠过了高考前后的时光,又想到2006年到如今整整十二年的光阴,果真是光阴荏苒,恍若隔世。

整整十二年时间,度过了六年校园生活和六年职场磨练,过去那个偏远农村的孩子,俨然成长为泰然自若的职场将军,从当年高考后工地搬砖挣学费的穷学生,成长为一名久经职场捶打的经理人,和一名在途创业者。

作为一名有志于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人,作为受过多少苦多少难多少挫折的奋斗者,我特别想告诉那些马上毕业的学生们我12年的人生体会,从而可以少走一些人生的弯路。倘若当年有人能多少指点我一二,我断然是比现在更加优秀一点,关键是少吃很多苦头的。

一,成长是最重要的

十二年过去,我最大的感受和体会就是,时刻关注自己的成长,不要被那些没有意义的人和事情耽误了自己的时间。要在而立之年完成人生的定格,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基本完成能力的储备和积累。三十岁之后,我们很多人的目标,会在成长之后增加“幸福”二字,又将是更进一步的人生意义。

因此,从18岁到30岁的漫长又短促的时光里,将所有的行动都指向一个目的,那就是成长。等到30岁蓦然回首,只有成长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根据我的成长经历,我想可以总结几点如下。

1、减少无谓的浪费

真正消耗我们大段时间的,其实是那些最不起眼的小事情,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结果把最宝贵的注意力浪费在无法带来真正成长的事情上。21世纪的经济不再像我小时候是物质稀缺的经济,而是互联网时代的充裕经济,物质极大丰富、信息触手可及、整个世界都是扁平化的;对于每个人而言,两样东西却没有增加,那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伴随时间的“注意力”。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在通过捕捉消费者的“注意力”获得潜在收益,不管是我们在线时长,还是使用频率截然如此。

爱奇艺说“不负好时光”,吴晓波的书就直接叫《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也许四十岁之后这是可行的,三十岁之前的每个人却要谨慎。我们的目的只应该是成长,如果没有十年的成长,我们断然是难以承受后面的生命之重的。

因此,不要在不重要的人上浪费时间,十二年时间,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形形色色、出乎意料的人,不管是同学还是同事,大部分人都不值得浪费时间。工作之后也是如此,有很多的企业不值得我们的时间付出,更不要在无法带来成长的“重复性劳动”上希望做出创世纪的成果,很多不重要的事情,会比不重要的人更加危险地偷走宝贵的时间。我见过了太多人,为了所谓的坚持而重复多年的劳动,为了领导的几句话放弃更多的成长机会,为了一件看不见希望的事情甘愿做没有光热的螺丝钉。十二年蓦然回首,每年真正让我们记住的人少之又少,真正带给我们成长的事情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如何理性的分辨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而如何智慧地抉择,则是真正的成长考验。

2、重要的事情往往很简单

保持我们的注意力,寻找那些真正重要的人和事情,然后尽可能的ALL IN。我大学期间能让我自豪的事情,绝不是我的专业,甚至不是我的院系导师,而是我跟随了十一年的一位退休老教授,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已经少见的善良、坚持、无畏和朴实,当然也看到了背后的辛苦、委屈、孤独和失落,我从他那里学到了专业上得不到的东西,然后补足了我的短板;所以后来我给很多人讲,“一个好的老师,就是一所大学”。当年辉煌的山东大学如今日渐没落,我对它也早已没有了多少的感情,但这不是我们应该操心的,找到能带给自己人生启迪和成长的人,然后努力从他身上获得人生和工作的启发。

事情也是如此,坚持初心,但是不要执拗到固执己见。如果你想做一名像崔永元一样优秀的记者,那就勇敢地为此去奋斗;如果你想踏踏实实地做一名为民请命的父母官,那就像潜伏者一样勇敢地度过荆棘丛林靠近你的目标;如果你想成为不断创造价值的企业家,那就按耐住速成的心去渡过常人难以承受的一个又一个的艰难时刻,甚至要经历从员工到职业经理人再到老板这样多种角色过渡时的认知煎熬。

总而言之,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前途很多坑,我们要让每一步都有意义,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成长的历练。除了上面认识上的转变,人生的成长还有几个特别重要的认知门槛,那就是学习、选择和目标感。

 

二,学习是成长之本

我知道很多人高考之后,内心是充满了“学习恐惧症”的,他们认为学习就是痛苦的,读书就是煎熬。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式教育的后遗症,个中原因,我们没有必要去评说。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我们都应该从这个认知陷阱中跳出来,否则人生的成长就会多很多的弯路和曲折,同时丧失很多的机会。

学习的本意是,多种渠道地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方法和理念,经过自己的思辨和选择之后,用于自己的成长之路。我们不要把学习都理解成“教科书式的学习”,到了大学,虽然还是有很多这样的成分,但是真正到了研究生阶段和工作阶段,就会发现,学习不再是有标准答案,不再是有人强迫,甚至不再有人帮你画一个学习范围和界限。千万不要把“教科书”的学习逻辑和思维,不假思索地用到大学和工作之后的人生阶段,学习和工作都没有标准答案。

21世纪的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年的新知识就是往年的数倍之多。在这种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的逻辑是多学习通用性的方法、逻辑和思维模式,同时把握中长期的趋势以聚焦重点。比如近几年兴起的大数据,就是商业时代的新语言,它会让我们从过去的粗放和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迈进一大步。比如说随着互联网创业兴起的合伙人模式和阿米巴管理,它会帮助我们重建团队激励方式和分配方式,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工作之后,我慢慢给自己树立了薪资两年都要double的目标。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一种方法就是,务必保证当下支撑我成长和挣钱的认知和技能,主要来自于过去两年新学习。只有通过这样用“新知驱动成长”的方式,才能在周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又可以帮助他获得更多的新知和更多的成长。我刚刚上班的时候,Excel不熟练,不知道流程管理和标准化,不懂人力资源和财务金融,更不晓得可以创造价值的大数据,但是我在工作的每一年中,我都有意无意地把身边用到的工具都学习到精湛,然后主动地去教给其他人,这样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多年之后,我不仅具备了HR的经验,而且深入学习了经营公司所需要的流程管理、市场营销、团队激励、大数据分析等范围很广的内容,所以如今才敢踏上创业的道路。

总结几句说,在学习方面的建议是,

  • 给自己一个目标,每年的所知所行必须是过去两年内的新知。
  • 学习要看长线,不要急于在乎眼下的意义,just do it,生活会给你回报。
  • 学习可以崇尚“漫无目的的专注”,在自己兴趣范围内,任大脑去翱翔,你学习的每一点东西,会在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助长你的内心启发。学习是一个化学过程,很多人却用机械的方式去寻找别人学习无用的线索,断然是没有意义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他说,“我听从自己的直觉和好奇心而遇到的事,后来都令我收获颇丰”。而且,所有的学习都会在未来回首之间获得意义的升华。

当然当时我不可能预知一件事之间的“因”和“果”,只有回过头来看才一目了然。再次强调,没人可以未卜先知,事事间的“因”和“果”往往只在回首之间。你得相信因和果会在未来生活中联系起来。人总要有些信仰才行,直觉也好、命运也罢、因果轮回,不管什么去相信“因”与“果”的联系,会跟你的信心去跟从自己的意愿,哪怕离经叛道也绝不止步,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

Again,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演讲

三,勇敢地走最难的路

人生,就要走最难的那条路,这是本文中最难讲的部分,不过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我回顾高中前后到现在的十二三年时间,我总觉得眼下的很多困难,很大程度是因为之前走了捷径的缘故,不管是选择大学、选择专业、选择第一份工作,还是恋爱的旅途。后来读《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给了我莫大的启发,书中讲到的自律的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某种程度都是特别辛苦的过程;反过来说,这些痛苦的过程,让我们获得了自律,获得了心智的成长。

我在人生特别消沉的一段时间里,基本都在用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咨询自我疗伤,有一段反复在他写的文章中引用,就是电影《闻香识女人》当中,主人公那一段慷慨陈词:“如今我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总是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知道。但我从来不走,为什么?因为实在是太难了。” 这段话是如何的振聋发聩,又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我的视线中,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做出的很多看似简单实则荒诞的选择。

e79b3744-2c08-4579-b168-bd6b443509a8s960x639.jpg

 

后来跟着朋友看《亲爱的客栈》,第九期讲刘涛和王珂的爱情十周年故事,反复听了十几遍之后,两个地方让我记忆犹新,其一是王珂用“等流心”一词去评价刘涛,在这个时代,这几乎是一个女人所能得到的最高的评价了;其二是王珂在信中的那一段话,他说:

十年前的我,一路轻狂,虽无一例外的在每个人生的路口,都知道该往哪儿走,但我从未选择正确,因为总觉得那条路太难,太长。盲目选择所谓捷径,不停原地打圈。……随着岁月老去,我甚至无法接受镜中的自己,当青春本钱一再被夺,才知亢龙有悔。

W020170927393652245153.png

当一对恩爱的夫妻在信中说出了这样的话,我真的再一次被触动了。斯科特说自律的首要原则是“推迟满足感”,用在人生的道路上,就是不要逃避困难选择捷径,勇敢的去走最难的那条路,然后静候尽头的恬然与幸福。

很多人也许会把这个视为无意义的论调,的确,每个人在每个阶段所能接受的认识,是和他的认知所匹配的。也许,只有经历才能真正的明白他们的意思。

用这个逻辑去看高考后的生活,那就是勇敢的去选择自己坚持的路,不要松懈。最好的果实一定是需要更多的付出才能获得,最好的女人也是需要付出最多的真心才能相守。用汗水去浇灌的人生,一定可以在最后更加绚烂。

希望在人生的路口,能想起来这一句话。

 

结,以终为始

每个人都应该有点理想的,就像我当年梦想自己能“做父母官,为民请命”,后来梦想“做一名教书育人好老师”一样。一旦确立了目标,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都应该为此建立持续不断努力达成的路线。

高考不是一个终点,甚至不能算是理想的起点,未来路途漫长,唯有坚持者才能成功。

 

 

8 Jun 2018

吴玉朋
山东大学学士、硕士


了解 Tableau喜乐君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

了解 Tableau喜乐君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