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订阅制会成为未来吗?

Jan 1, 2024 update

临界点2023年年底,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工具产品正在转向订阅制,VMware 从2023年 12 月 11 日开始停止永久许可证的销售,著名的项目管理软件Jira则从2024年2月停止本地部署的server版本。

在BI领域,订阅制转向也在加速,Tableau早在2017年就开始转向订阅制,订阅方式至今未变;Power BI则初生即云端,2013年随Office 365发布基于云服务的预览版本,次年才发布独立的Desktop应用,2017年才支持本地部署(on-premise)的Power BI Report服务器。

说会国内BI,很多企业还在这条路上犹豫不决,未来几年也将一直以本地部署为主,当然也有企业借助“后发优势”在云服务赢得先机,比如观远就一直以来以订阅制推广自己的产品(虽然价格也不透明),而帆软BI则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才逐渐尝试在线版本,永洪云版本似乎推出的时间更早一些。

订阅制是符合“长期主义”的商业模式

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它的客户,是长期活跃的客户。

相比之前的永久授权、一次性买断的方式,订阅制的好处非常明显,它是厂家和客户之间的双重承诺,降低了短期的成本和风险,换取了长期的信赖和关系;它适应了劳动分工、专业分工的基本原则,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它降低了销售成本,避免被短期的销售利益破坏长期关系,避免被强势的销售所绑架;它赢得了长期的现金流;它降低了开发和运维的成本;等等。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潜移默化的被订阅制所包围,比如QQ音乐会员、爱奇艺会员、美团单车包月券、京东年卡会员等等,我们已经被服务的订阅制所包围,从服务到工具的转换也就没有障碍。

订阅制背后是“云计算”和软件架构的变迁

我在阅读陈皓老师《左耳听风》一书中,陈老师介绍了计算机体系架构的变化。他说“从技术的变迁看出技术的发展都有向后端移动的趋势,前段只剩下一个浏览器或手机。技术朝着后端移动是一个‘不断填坑’的过程。”随着几乎所有的计算相关的内容全部转移到后端,一切基于计算机的产品都将变成服务——以浏览器或手机的方式服务客户。

既然商家不再需要完整交付自己的产品,客户也不再关心安装、部署、环境、配置等等细节,买卖的链条就只需要聚焦一件事情: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如果客户想省钱,我们可以按时长、按用量付费;如果客户想要效率,我们可以提供Pro甚至私有云;如果客户想要稳定性,我们会在客户看不见的后端悄然实现(分布式、HA、备份等等)。

伴随而来的,就是商业模式的改变。产品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长期的服务和绑定,订阅就成为维系客户关系最好的方式。

从架构上看:

  • 从单机发展到C/S架构后,界面实现、业务逻辑和SQL都在客户端上,只有数据库服务在服务器上。
  • 到B/S结构阶段,浏览器作为客户端,但是传统的ASP、PHP、JSP、Perl、CGI等编程模式仍将界面实现、业务逻辑和SQL放在一起。只不过B/S已经把这些东西放在Web服务器上。
  • 后来出现的中间件,也就是在业务逻辑中再抽象一层,将其放在一个叫APP Server的服务器上,形成经典的三层结构。
  • 到分布式结构阶段,业务层和数据层都采用分布式。
  • 现在主流则是云架构——所有东西都被迁移到服务器上。

PP11-12 《左耳听风》

为什么一些企业害怕订阅制

很多企业潜移默化地以为,只有服务才能订阅制,工具应该具有“产品”属性,产品应该是交付性质的。是的,但是交付的目的是赢得客户的长期价值,是保持客户的活跃,是双方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一旦我们把产品视为是“客户服务”的附属,商业世界的秩序就是另一重境界。而能提前看到这一层的企业将率先获得未来的红利。

Hum 曾在《在线服务与本地工具的区别》这篇文章中有过很深入的探讨:

“很遗憾的是没有一条清晰的线来划分什么是在线工具,什么是本地服务。当本地工具支持了同步,它就算是开启了在线服务的属性,只是程度大小的问题。而在线服务完全也可以开发出具备所有本地工具特性的客户端,典型的例子就是 Evernote,一旦初次同步完成,我们就可以完全离线的访问它的所有数据,使用它全部功能。”

参考:


了解 Tableau喜乐君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

了解 Tableau喜乐君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Continue reading